家庭教育中的四面镜子
来源:学大教育 时间:2015-08-14 17:17:14
在我们的成长过程中,需要不停的照镜子找自己,不要迷失了自己。下面和大家谈一下家庭教育中的四面镜子这个问题。
凹透镜照出“矮子”
在《爱与秩序》一书中,福斯特·克林纳(美国精神心理医师)提出“教官式父母”的概念:“他们吹毛求疵、严格管控……许多人在长大成人的过程中,家长都扮演了教官的角色。”教官式父母最典型的行为特征是指责和光讲道理。
当我们总是指责时,就会把焦点放在孩子的“不是之处”上,忽略孩子的感受。我们希望孩子意识到并承认自己错了,不要像现在这个样子,而应该像我们想象中理想的样子。有时候,我们甚至希望孩子的自我感觉很糟糕,因为也许只有深入内心的痛,才能促使他彻底改正缺点。这个时候,我们经常这么说:
你怎么又没做好?怎么这么笨?!
你又打人了,真是个坏孩子!
你就是不如××,你看他多好!你要是有他一半,我就知足了!
而当我们光讲道理时,会把焦点放在“道理”和“应该”上,不但忽略了孩子的感受,也忽略了我们自己的感受——在萨提亚模式中,这种沟通方式称为“超理智”。我们希望孩子各方面都好:性格好、听话、具备很多美德,甚至达到“完美”;希望孩子不要有太多感受,因为感受越多越敏感、越脆弱,没有感受反而更坚强、不受伤害;还希望孩子能讲道理、不感情用事。这个时候,我们经常这么说:
哭有什么用,还是想想该怎么办吧!
孩子就应该把书读好,不要想那么多杂七杂八的事情!
我身边多少例子都证明了,现在贪玩不用功,将来肠子悔青了也没用!
当我们总是用指责和超理智的方式对待孩子时,就会在他面前竖立起一面凹透镜。
从父母的态度中,孩子可能读到“我不够好”,长此以往,他的自我价值感就会偏低。正如两位著名的心理学导师麦基卓和黄焕祥在《懂得爱》一书中所言:“凹透镜的映射作用让孩子怀疑自己、责备自己、低估自己,甚至可能一生都活在这样的阴影之下。”
特别需要指出的是,有些父母崇尚“挫折教育”,认为要让孩子承受很大压力、经历很多挫折,才能锻炼他们的抗压能力,才能有助于将来很好地适应社会。这些父母从不轻易表扬孩子,因为担心他会产生自满情绪,不利于孩子的成长。其实,这些做法并不符合“挫折教育”的初衷。“挫折教育”是要“吸取教训”,而不是“找错”,但是有些父母和老师,不放过任何批评孩子的机会,甚至故意制造环境来让孩子品尝失败的滋味。研究表明,青少年持续体验失败很可能导致他们出现强烈的负向情绪,包括但不限于抑郁、愤怒等,他们会感觉自己不好或产生攻击的冲动,更糟糕的情况是对生活失去兴趣。
假如不用指责和光讲道理的方式,当孩子犯错时,父母可以怎么做?选择“对事不对人”,把孩子的“行为”和“人”(这里指冰山的水下部分)区分开来,避免他在“自己”层面感觉到“我不好”。父母可以提出看法和建议,问一些启发思考的问题,把焦点放在如何帮助孩子做出新选择上,并给予孩子情感上的支持——理解和宽容。
比如,当孩子打了别人时,父母不说“你真是个坏孩子”“打人不是好孩子”等,而是说:“爸爸知道你很生气,如果是我,我也会生气的。生气当然可以,但打人是不可以的!”“发生了什么事?除了打他之外,还有什么其他的解决办法吗?”
凸透镜照出“巨人”
有些父母自己是在被指责的环境中长大的,他们深知这种方式带给孩子的痛苦,为了跟自己的父母做得不一样,不让孩子受苦,他们往往会走向另一个极端——讨好孩子,成为“直升飞机式父母”。直升飞机式父母把孩子放在最重要的位置,时刻监控孩子的举动,就像直升机一样盘旋在孩子的上空。他们忽略自己的感受,努力满足孩子所有的要求和愿望,认为自己的孩子是全世界最棒的,别的孩子都比不上。他们常说的话是:
宝贝儿,你是最棒的!
你比××强多了!他们都不如你!
宝贝儿,只要你高兴,让妈妈做什么都行!
当父母总是使用讨好的方式对待孩子时,就像在孩子面前竖立起一面凸透镜。
在凸透镜的映射下,孩子可能感觉自己比别人都重要,别人应该满足自己所有的要求和愿望,认为自己才是最好的,别人都不如自己,唯我独尊。长此以往,结果可能如《懂得爱》一书中描述的那样:“凸透镜的映射作用让孩子因自负而膨胀起来,或者认为没什么值得学习的,或者不信任他们的父母。”
许多独生子女家庭都会出现这种情况,孩子被过度骄纵,目中无人,自私自大,缺乏对别人的尊重和同情,因此很可能在与人交往中屡屡受挫,极端情况下甚至还会做出伤害他人、伤害父母的行为。他们可能一方面自负,另一方面却又自卑,因为他们的内心会存在疑问:我真的是最好的吗?真的比别人都强吗?而且,为了迎合父母一贯的过高评价,他们很可能会努力去达到高标准,无形中承担了很大的压力。当无法达到标准时,他们就会责备自己,或者通过撒谎、贬低别人等手段,让父母觉得还是自己好。显然,这种心理状态是很纠结的。
哈哈镜照出混乱
还有的父母用打岔的方式对待孩子。打岔的一种表现是不理会,父母总是忙于工作、干自己的事情,对孩子说:“去去去,玩你自己的去!”另一种表现是说不相干的话,既跟自己和孩子没关系,又跟所处的情境没关系。比如孩子哭了,父母说:“看!这是什么?那是什么?”再比如在商场里,孩子想买一个很贵的飞机玩具,父母说:“看这个小恐龙,这个好!”
其实,打岔并不能真正解决问题,长此以往,还可能对孩子造成负面影响,比如孩子会觉得自己不重要、与父母不亲近,或者习惯于不去解决问题,总是岔开话题、注意力不集中等。打岔的方式就像在孩子面前竖立起一面哈哈镜,孩子照见的自己是混乱的、不清晰的、困惑的。
需要指出的是,无论是凹透镜、凸透镜,还是哈哈镜,都只是可能的影响,不同的孩子会有不同的反应。父母这么做,不代表孩子一定会发生这些情况,只是有这样的可能性存在。
平面镜前才是真实的自己
真诚一致地对待孩子,这就是“顾问式父母”。顾问式父母较少用指责、超理智、讨好和打岔的方式。他们尊重孩子,把孩子当成一个独立的人,不管他多小,都会平等对待;与孩子在渴望层面联结,让孩子感受到爱、尊重、理解、接纳、欣赏和支持;他们真实、坦诚,在乎孩子的感受,也愿意分享自己的感受;他们的观点是开放的,知道这个世界上没有绝对的对与错,只有适合不适合,因此不强求孩子与父母一致,鼓励孩子发展出自己的观点;他们会及时“回应”而不是“满足”孩子的所有要求,也愿意接纳孩子因愿望不被满足而出现的各种情绪;他们会坚持既定的行为规则和界限,允许孩子自己做出选择,并鼓励孩子承担后果;他们会用问问题的方式,引导孩子联结内在,找到适合自己内心的答案。
从顾问式父母身上,孩子能学会尊重别人,也尊重自己;觉得自己本来的样子就很好,值得被爱;做真实的自己,安全感充足,自在放松;由内而外地自律,要么选择遵守规则和界限,要么坦然接受违规的惩罚;聆听内心的声音,判断什么适合、什么不适合,做出忠于内心的选择,敢于表达,也愿意去承担责任。
这样的孩子自我价值感很高,表现出来的状态是自尊自信的。这就是在平面镜下成长起来的孩子。
平面镜的核心作用在于让孩子接受自己真实的样子,不需要放大或缩小,并且透过父母对待自己的方式,感觉到自己足够好(这里的“足够好”是指孩子觉得自己这个人足够好,行为上如有不适合之处,可以随时随需调整),是值得被珍爱的。这是孩子自尊自信的根基。当这个根基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慢慢内化之后,他就不再需要依赖于外界的认可和判断,而渐渐生发出强大的内心力量,信任自己、珍爱自己,自然会拥有健康、幸福和成功。
家庭教育中的四面镜子,大家看完上面内容后知道了这四面镜子都有哪些吧?作用也知道了吧?“多照镜子”哦!
热门资讯
-
高考答卷怎么做比较好呢
2018-11-09 -
初中政治课堂听课这些问题你遇到过吗
2018-11-09 -
★扬州高邮市教育局召开校外培训机构排查整治工作会议
2018-11-09 -
★2019年扬州中小学生寒假放假时间
2018-11-07 -
2019年扬州高考报名官方入口:江苏教育考试院
2018-11-06 -
提高高中英语听力的小窍门及训练方法
2018-10-09 -
高中生文科政治成绩怎么提高
2018-10-09 -
高二学生学习生物要掌握的窍门
2018-10-09 -
2019年中考生国庆各科备考复习建议
2018-10-06
热门问题
-
青岛高二学生去学大教育补习怎么样?
2021-09-03 -
秦皇岛高二学生英语差如何能进步?
2021-09-03 -
乌海初三化学成绩差有必要补习吗?
2021-08-13 -
兰州初中生报假期班有什么效果?
2021-06-25 -
深圳学大教育辅导班的费用贵吗?
2021-06-25 -
太原高中生从几个方面选择托管班?
2021-06-18 -
中小学辅导机构哪家比较好?
2021-06-18 -
小升初数学学习技巧有哪些?
2021-06-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