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榜之路
学大陪你
个性化辅导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隐性留守儿童存在的潜在危机

来源:学大教育     时间:2016-04-06 20:55:56


家长生活中除了要关注孩子的学习,还要和孩子一起关注教育动态,为了使大家了解更多地教育动态,下面学大教育网为大家带来隐性留守儿童存在的潜在危机,希望大家好好阅读。

长期缺少父母陪伴与良好教育就是隐性留守

隐性留守儿童与农村留守儿童相比,最大的相同点都是亲情缺失,最大的差异点是多数孩子的经济保障较好。隐性留守儿童往往具有以下四个特点:一是因为父母忙于工作或进修学习,自己难以得到应有的陪伴和照料;二是被过早送进寄宿学校或异地求学,包括越来越多的小留学生;三是由于父母离婚等原因被忽视甚至被抛弃;四是主要靠祖辈或保姆照料生活,有些则需要靠自己照料自己。

其实,隐性留守儿童现象已经开始引起社会的警觉。如2015年5月14日人民日报发表李泓冰写的评论《微时代的“失陪”隐忧》所说,许多父母迫不及待忙着在电脑上、手机上刷屏发言、“晒”各种照片、忙各类点赞时,却忽略了声称“最爱的”孩子内心深处的孤独空寂。孩子和父母虽处一室却常无交流;很多父母虽然每天都在孩子身边,却因为各种原因没有实现真正的陪伴。这种现象被专家称为“隐性失陪”。

不少城市儿童,貌似有多达六位至亲长辈的贴身照顾,物质上未必匮乏,精神上却可能孤寂无依——“失陪儿童”受到的隐性伤害,重重叠叠,日积月累,迟早会酿成家庭甚至整个社会难以下咽的苦果。一项针对我国超过1000个家庭的学前教育现状进行的长达5年的研究表明,父母“失陪”现象相当严重,其中存在三个突出问题,即“托付式教育”“隐性失陪”和“父亲在教育中的缺失”。

隐性留守问题或成为儿童成长与社会发展的重大危机

心理学的研究告诉我们,孩子在12岁之前能否与父母建立亲密的亲子依恋关系,对其一生的安全感与幸福感具有决定性的影响。隐性留守儿童问题的实质就是破坏了亲子依恋关系的基础,使其一生都可能生活在不幸童年的阴影之中,严重者甚至会影响下一代。

依恋关系是亲子关系中非常重要的一个方面,是形成良好亲子关系的根本。对于儿童个人来讲,它不仅存在于儿童早期,而且会对人的一生发展产生重要的意义,会对青少年、成年甚至老年期的心理状态产生深远影响。对于亲子关系而言,依恋关系的形成不仅影响到家庭的稳固、父母与孩子的和谐,还会影响家庭的整体生存环境。

依恋理论最初由英国精神分析师约翰·鲍尔比提出,他试图理解婴儿与父母相分离后所体验到的强烈苦恼。鲍尔比观察到,被分离的婴儿会以极端的方式,如哭喊、紧抓不放、疯狂地寻找,力图抵抗与父母的分离或靠近不见了的父母。

中国人民公安大学教授、犯罪心理学专家李玫瑾对依恋关系的建立有深刻理解,她认为:人的心理发展有顺序性,未成年人的心理问题会滞后反应。任何生命都是过程,任何过程都有开始,生命发展是轨迹式的,人的命运取决于早期发展。人的成长大致有三个时期,即1—6岁,6—12岁,12—18岁。12—18岁时人已经进入青春期,其独立意识与逆反心态就决定了这一时期已经不是家庭教育的优势时期,所以,家教的最佳时期是12岁之前,即依恋期。在依恋期中,又以1—6岁最为关键。

美国明尼苏达大学少儿发育研究所的专家曾就依恋问题对174名孩子进行了长达16年的考察。他们首先考察了孩子们的家庭背景,诸如婴儿对父母依恋的模式,孩子的自主性,孩子的自我调节能力,其家庭的整体状况,以及母爱程度等。随后,他们又考察了这些孩子在学校中的表现,考察他们在学校环境中的适应程度,以及在数学、阅读能力、拼写等标准化考试中的成绩。结果得出的结论令人瞩目:在孩子智商一定的情况下,婴儿对父母依恋的模式与程度是孩子日后学术成就最明显的因素。

隐性留守儿童存在的潜在危机是学大教育网为大家带来的,希望大家能够多关注动态,更多的资讯,请查阅学大教育网。

网站地图 | 全国免费咨询热线: | 服务时间:8:00-23:00(节假日不休)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400-810-5688 举报邮箱:info@xueda.com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京ICP备10045583号-6 学大Xueda.com 版权所有 北京学大信息技术集团有限公司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31324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京B2-20100091 电信与信息服务业务经营许可证京ICP证1009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