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榜之路
学大陪你
个性化辅导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高二语文教案—青玉案教案

来源:学大教育     时间:2016-02-01 18:17:42


高二的学习一直都是整个高中时期的最重要最关键的时期,作为高二的老师你肯定是明白的,所以高二的课堂也是很重要的,学大教育专门为大家更新了下面的文章,下面就是高二语文教案—青玉案教案。

教学目标:

1.了解辛弃疾及诗作的背景,在诵读中感受作品的意境和形象,理解作品思想内涵;

2. 理解、品味词中的千古名句,体会作者渲染气氛的手法;

3. 把握“那人“的形象;体会词人的情感。

重点:通过研读文本,理解文中“那人”的寓意,体会词人情感。

难点:体悟结尾句的深刻含义。

授课方法:

多媒体辅助课件、朗读

教学过程:

一、检查预习导入

1、《青玉案•元夕》的题材是什么?“青玉案”是词的什么?“元夕”是什么,什么意思?

2、师:元宵节是我国传统佳节。你们知道元宵节都有哪些活动呢?(生自由回答,如吃元宵,挂灯笼,猜灯谜等)如今的元宵节是如此的热闹,如此的让人喜欢。那么古代呢?古人是怎么过元宵的呢?我们今天学习南宋大词人辛弃疾给我们带来的另外一首词《青玉案•元夕》。(板书)

二、检查预习,朗读全词,初步感知

1、生齐读全词

1)、读准字音

2)、注意停顿、节奏、读出感情。

2、教师注意正音。

3、师生齐读。

4、翻译词句:

焰火乍放好像是春风吹开千树万花,落时又如东风吹洒满天星雨。宝马雕车满路芳香。悠扬的凤箫声四处回荡,玉壶般的明月渐渐西斜,一夜鱼龙灯飞舞笑语喧哗。

妇女头上都戴着亮丽的饰物,笑语盈盈地随人群走过,身上香气飘洒。我在人丛中寻找她千百遍,(可都没找到),突然一回头,那个人却站在灯火稀稀落落的地方。

三、品读全词

1、师:本词以“元夕”为题,那么词的内容肯定和“元夕”有关,我们首先来看一下词的上片,词人写了关于元宵节的哪些意象?

生:圈画,回答。

明确:花灯、焰火、彩车、骏马、凤箫、玉壶(明月)等。

2、品读词的上片:

(1)师:词人在写这些元宵节的意象时运用了哪些修辞手法?

生:小组合作,标注,回答。

明确:

A.“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暗喻;表达效果:极为形象地写出了元宵之夜张灯结彩、烟花怒放的喜庆景象。

B..“凤箫声动,玉壶光转,一夜鱼龙舞。”

暗喻;表达效果:生动形象地渲染出在月华下,灯火辉煌,沉浸在节日里的人们通宵达旦、载歌载舞的欢庆氛围。

(2)师:刚才我们通过品读词的上片,感受到词人为我们描绘出一个怎样的元宵节?

生:回答。

(灯火辉煌、热闹狂欢的元宵节……)

板书 上片:热闹狂欢

3、品词的下片

(1)品读“蛾儿雪柳黄金缕,笑语盈盈暗香去”:

师:或许光写景物时还是显得略微单调,人物有时也是另外一景。词的下片还写到了元宵佳节出游的盛装的妇女们,请问是哪一句?

生:圈画,回答,标注。

明确:“蛾儿雪柳黄金缕,笑语盈盈暗香去。”

借代;表达效果:以人的欢笑更加衬托出元宵节的盛况以及热闹。

(2)面对这么热闹的场景,作者在做什么?

品读“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词人到处寻找的是谁呢?词人为什么要到处寻找“那人”?

联系写作背景理解

( 这首词作于宋淳熙元年。当时,强敌压境,国势日衰,而南宋统治阶级却不思恢复,偏安江左,沉湎于歌舞享乐,以粉饰太平。洞察形势的辛弃疾,报国杀敌雄心无法实现,哀伤、怨恨,只有借诗词以抒发愤慨愁恨,借“那人”表达自已不愿随波逐流,自甘寂寞的孤高性格。 “那人”就是抒情主人公的意中人,实际上就是作者的一种理想人格的化身——不同流俗、志怀高远。)

于是,“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成了千古名句。

四、背诵课文,总结主旨

本词表面写元宵节灯火辉煌、众人彻夜狂欢的场面,讽刺南宋统治者只知沉醉于歌舞升平,而不思复国。词中繁华的景象,衬托出一位孤独寂寞,脱俗不群的美人形象,从中表现了词人不同流俗、志怀高远的理想。

以上就是关于高二语文教案—青玉案教案详细分析,希望在阅读之后作为一名高二老师可以明白自己在上这篇课文的时候应该怎么做才是对的,高二的课程一定要重视。

网站地图 | 全国免费咨询热线: | 服务时间:8:00-23:00(节假日不休)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400-810-5688 举报邮箱:info@xueda.com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京ICP备10045583号-6 学大Xueda.com 版权所有 北京学大信息技术集团有限公司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31324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京B2-20100091 电信与信息服务业务经营许可证京ICP证1009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