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榜之路
学大陪你
个性化辅导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必知的国学常识-员外一词是怎么来的

来源:学大教育     时间:2016-01-27 14:51:49


大家在一些古装剧中是不是经常看到剧中出现的员外呢?那么大家都对员外这个古代的官职有多少了解呢?想必有的人可能会觉得员外这个职位听上去就是一种低端的职位,那么今天小编就来和大家说说必知的国学常识-员外一词是怎么来的。

员外是员外郎的简称,是一种官职,有“正额之外”增设之意。三国时期魏末最早设置了员外散骑常侍,晋朝初年又设置员外散骑侍郎,都是皇帝的侍从官。南北朝时,又新设了殿中员外将军、员外司马等。到了隋朝,员外的地位进一步提升,成为尚书省二十四司内各司次官。唐、宋、辽、金、元、明、清沿隋制,以郎中、员外郎为六部各司正副主官,员外已身居显赫之位了,虽名为“员外”,其实在编制定员之内。在清代,除了六部外,理藩院、太仆寺、内务府等也有员外郎一职。

不过自明朝以后,员外逐渐成为一种闲职,失去了往日的荣光。由于当时地主和商人通常可以通过捐银两的方式来获取员外一职,所以,“员外”逐渐失去了其本来含义,而专指一些有钱人了。

怎么样,在看了必知的国学常识-员外一词是怎么来的之后知道员外是怎么回事了吧?当然还有其他的官职,更多的内容请持续关注我们。

网站地图 | 全国免费咨询热线: | 服务时间:8:00-23:00(节假日不休)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400-102-8926 举报邮箱:info@xueda.com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京ICP备10045583号-6 学大Xueda.com 版权所有 北京学大信息技术集团有限公司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31324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京B2-20100091 电信与信息服务业务经营许可证京ICP证100956